TOP.01
Photo By MINOLTA X700, MC200/4.5, KODAK TX400
台東成功漁港,過年期間不能上岸的大陸漁工在船上享用他們的午餐
福建來的漁工,在閒談之中雖然聽得出來他的閩南語跟我的台語有一段差距
同樣是過年,同樣是度假,我有我的快樂,他們也有他們的閒逸
結實而黝黑的膚質,用黑白底片拍攝質感特別有力
只是可惜一直沒有時間、機會去暗房放大幾張留著
數位化的畫面畢竟是無法與相紙相比
TOP.02
Photo By MINOLTA X700, MC50/1.4, FUJI RVP100F
台北行天宮,負責發放香的效勞生阿嬤正忙著分發祈求幸福平安的希望
人物,我希望能夠有些故事述說的特性在裡頭
才能賦予靜止的畫面一些持久不衰的活力與永恆
效勞生阿嬤們則是行天宮裡的一大特色,宗教是人類無助的依靠
再怎麼科技進步的地方,總還是有些不盡人意無法解釋的期待
你、我、台北,當然都不例外
TOP.03
Photo By MINOLTA X700, MC50/1.4, FUJI RVP100F
臺北縣萬里鄉十八王公廟前賣肉粽的攤位
景深控制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門攝影大學問,至少我自己認為是如此
這一張照片我一直很猶豫是該放在人物,還是景物部份
我用清晰的前景描繪包好的肉粽,把交易中的店家與顧客放在景深之外的後景
有點讓重心搖擺不定(如果前後兩者交換,畫面更不協調)
除此之外,我還是對這張有靜有動的照片相當喜愛
TOP.04
Photo By MINOLTA X700, MC50/1.4, FUJI RVP100F
臺北縣新莊樂生療養院,院舍中電視廳裡打瞌睡的阿伯
有些人,並不適合也不願意讓我們拍攝
但是一但背上相機,讓視線從觀景窗裡望出
往往就是很難控制自己強烈的拍攝慾望,街上的美女如此,樂生的阿伯們更是如此
不過拍是要拍,卻不一定要拍到令人驚心動魄的一面
蘇珊桑塔格的著作"旁觀他人之痛苦"便是在探討攝影者與畫面內容之間的關係
TOP.05
Photo By MINOLTA X700, MC200/4.5, FUJI RVP100F
台北天母翠峰瀑布
後景裡的那位仁兄是最大敗筆,我應該多等一下,等他離開的
跟人物數位篇相比,我幾乎可以說是不用銀鹽拍普通人像
為什麼呢?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我掌握不住那樣的感覺
這張照片則是跟朋友去爬山休息的時候,趁機拍下她發呆玩水的畫面
望著流水發著呆,畫面張力從嘟著的嘴巴連接到撥弄溪水的腳丫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