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來自 批踢踢實業坊 看板 《PhotoCritic》 的討論文章
原討論串只是在傳統與數位間打轉
但是後來勸衍生出另外一支有關女性在台灣攝影環境中的討論串
這位板友提出了許多觀點,我很贊同
身為一個男性,的確在某些方面有優於女性的地方
例如:我可以背超過七八公斤的器材走上半天不放下來
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近年來許多女攝影師的出頭
甚至比起男性攝影師還多了一分絹柔的思維感
是否也證明著女性在先天體力上的不足以外
反而卻還比男性多了些什麼呢?
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並且改變對女性的觀點的。
以下是原文
提供女生的觀點。
我也不認為女性參與攝影以外的藝術創作比率有比參與攝影的比率高。
我認為這是社會性別議題,這點請容後討論。
第一部份,我想來回應thurston提出的觀點。
在傳統攝影的部分,攝影裝備的重量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用的系統是Canon,從開始拍照,機身就一直是eos500n。
我當然知道500n的功能有限,只是入門機種,但是我沒有別的選擇。
因為高階一點的機型對我來說都太重了。
對我來說,我單肩能背得動的組合不超過3kg,也就是大約一機三鏡。
(背得動的定義是「背著跑來跑去不能放下來,時間超過三小時」。)
手持的部分也差不多,EOS50對我來說就已經不是可以掛在脖子上走路的重量了。
尤其是若要走長程,如重裝爬山,在登山必要裝備的重量之餘幾乎不太可能帶器材。
我也有同學是非常努力鍛鍊身體為了要背相機腳架出門的,
個子小小的一個女生扛著很大的相機背包加腳架,我只能說很佩服她。
但這畢竟不是一般女生能做得到的事情。
然而,這些對男生來說都不是問題。
你知道我們有多羨慕男生在登山時重裝之外還可以輕輕鬆鬆背一大堆攝影器材嗎?
或者退一步,不要談極端的重裝,
平常要能背著大量器材行動自如,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辛苦的事情。
所以,在傳統攝影的部分,
我們只能在「自己體力能負荷」的有限的選擇裡面,嘗試創作。
因此,我認為數位攝影的興起,對女性參與創作是有幫助的。
至少器材有輕量化的趨勢。
(DSLR似乎還不明顯,站在女性的角度,只能深切希望趕快輕量化。)
以上是第一部份,針對thurston的回文。
第二部份我想討論的是原po所提的問題,參與藝術創作的女性比例。
不能否認的,藝術創作,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錢。
我必需要先強調,我認為這是社會性別議題,以下的文字有可能引起筆戰或爭端。
我先說我自己的經驗。
去年年底,我應邀擔任學長姊婚禮(過程與會場)攝影的工作。
婚禮攝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似乎大家都會認為攝影師必需「看起來」很專業。
而就我的觀察,一般人對「攝影師」的定義似乎是,
第一,必需有看起來「不是平常人隨手拿起來就可以隨便按」的相機。
而且外觀是越大台越有效,相機長得越高難度,攝影師的功力也越好。
第二,是男性。
這是我最感慨的事。
整個婚禮攝影,一整天下來,我當然都是拿著單眼相機跑來跑去的,
過程中新人要照任何東西也都是叫我(廢話,因為我是攝影師)。
但是,到了最後送客的時候,
要幫送客的新人跟賓客拍合照,我明明拿著相機站在門口,從頭到尾也站了很久,
還是不斷有客人無視於我的存在,眼光往附近找來找去:「攝影師呢?」
然後當我大聲的說「我在這裡等你們很久了」的時候,
那些人就會露出懷疑或尷尬的表情。
甚至有人直說了,「啊,我們沒想到攝影師是女生。」
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即使持有相同的器材,社會上仍普遍認為會拍照的是男性。
(原po提出的問題也反映出這一點。)
再來。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刻板印象。
原Po有提到,很多攝影同好會以「中產階級男性」為主。
請問一下,有沒有人想過,在我們社會的傳統中,
1.有「中產階級女性」這個名詞嗎?
2.同年齡的「女性」都做什麼去了?
華人傳統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男生賺錢養家,女生在家裡顧小孩。
我當然知道現在的觀念漸漸有在改變,但是我們先來討論「傳統」。
所以,以往的「中產階級」這四個字後面要嘛是「家庭」,要嘛是「男性」。
我還真沒有聽過「中產階級女性」這個名詞。
傳統對女性的要求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當然這些現在都沒有人掛在嘴上。但是,請憑良心看看,
我們的社會現在有多少比例還是這樣的傳統?事實上並不少。
在這樣的觀念要求下,賺錢的是男性,家務事是女生的責任。
經濟大權掌握在男性手裡,許多男性認為自己賺錢就是老大,
從來就不認為在家裡辛苦做家事的女性也是有貢獻的,
不曉得家事做起來耗時又沒有成就感,
很多女性光是帶小孩做家事就已經把時間和精力消耗殆盡。
(推動「家務有給值」的觀念和制度,到現在還是很辛苦的事啊!)
許多男性認為自己能養家就很了不起,閒錢是掌握在賺錢的男性手裡的,
老婆吃自己的用自己的,每天在家裡不是都很閒?還要有什麼休閒?
想拿錢玩攝影?我自己都不夠了還分你?
即使到了今天,在雙薪家庭裡負擔大部分家事的還是女性。
(這一點,若需要數據的話是可以查的到的。)
很多號稱新好男人的男性,觀念裡還是會認為「我是幫老婆做家事。」
為什麼是「幫老婆」?家是老婆的不是你的?
因此,現代女性婚後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更嚴重,
除了被要求要協助賺錢養家(請注意我用了協助這個字眼,這是目前普遍的觀念),
照顧小孩,做家事,時間都不夠了,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進行攝影創作。
能從事藝術創作的女性,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未婚的,否則就必需獲得丈夫的支持。
而即使獲得丈夫的支持,有時也要忍受旁人的閒言閒語。
「真閒啊,家事都不用做。」或是「某某的先生真可憐。」
我記得前面有篇回文說有個攝影團體有「歐巴桑」。
這些人想必也是孩子大了才有自己的空間和空閒。
而許多從事藝術創作的男性,背後有默默的老婆打理一切。
許多男性把家事把小孩丟給女性,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休閒。
前面說過,我認為「藝術創作,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錢。」
在我們這個社會裡,時間和錢掌握在誰手裡?
這就是我說的,參與藝術創作的性別比例,其實是個社會性別議題。
我想這應該也能給原po,以及眾版友們一些思考的方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