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

耳鼻喉醫師 葉德輝
過敏性鼻炎

  生物體是極精密的上帝傑作,為了保護體內的衡定,不受外來
異物入侵,演化了所謂的免疫系統,利用白血球分泌免疫蛋白或吞
噬分解外來異物。對人體而言,口腔與鼻腔是人體與外在環境接觸
的第一道大門,就像各國機場一樣,必須具有強大的篩檢及免疫的
功能,才能免於外來物的入侵;於是附近布滿許多淋巴組織,極易
誘發許多免疫反應。由此觀之,經常接受異物的刺激是鼻腔黏膜的
習慣之一,發炎原本即為其功能。而免疫功能必須處於平衡狀態,
才表示正常,過與不及的反應均為異常;過敏性鼻炎顧名思義乃是
鼻黏膜對外來刺激過度敏感所致,學理上的定義指『經由過敏抗體
即免疫球蛋白E之作用,所引發的鼻黏膜發炎反應,以打噴嚏、鼻
癢、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表現』。過敏性鼻炎之發生率極高,在全
世界各地,統計其盛行率均在全人口20%到30%之間,具有遺傳傾向
;若父母之一具過敏史者,小孩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在一生中發作過
敏性鼻炎;而父母皆有過敏史,則有三分之二的機會。鼻過敏初發
年齡分佈極廣,由小至兩歲至六、七十歲均可能發作,高峰期則約
在學齡前後至二、三十歲;目前過敏性鼻炎研究的重點仍在搜尋相
關的過敏基因,有些影響人體對異物反應及調控B及T淋巴球作用的
基因,可能是病源所在。
                                                                                
  過敏性鼻炎的致病機轉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激敏期
(sensitizing stage),意指先讓個體認知過敏原:所謂過敏原是
環境中可誘發過敏反應的蛋白質分子,當外在異物經呼吸道進入人
體後,組織內的巨噬細胞將異物吞噬並消化成小分子,這些分子經
由巨噬細胞轉介給T淋巴球,T淋巴球受激獲知訊息後,可指示B淋
巴球製造特異免疫球蛋白E抗體,此抗體可與抗原密切結合。在免
疫功能調控失衡的情形下,特異免疫球蛋白E抗體製造過度,可經
由血流送至全身各處並黏附於組織中肥大細胞的胞膜上,鼻黏膜正
是佈滿肥大細胞的地方,如此即完成了激敏步驟。第二階段
(secondary exposure)則是當下次相同的蛋白分子侵入時,若肥大
細胞的特異免疫球蛋白E抗體,經抗原結合形成對偶(coupling)的訊
息,則肥大細胞被活化,細胞內的次級傳訊分子如c-AMP及鈣離子
增加,即誘發了原先儲於細胞顆粒內的發炎介質如組織胺釋放,或
使細胞膜上製造發炎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由於大量且多種
的發炎介質釋放產生了不當的過度發炎現象;譬如可使微血管通透
度增加,組織形成水腫;可刺激神經末稍產生鼻癢的症狀;可吸引
其它白血球,尤其是噬酸性白血球聚集使發炎加劇,並產生延遲反
應;可刺激鼻腔內腺體分泌,形成鼻水增加的現象。患者於是發生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典型的立即症狀,一般很快即可緩解;若過
敏原的刺激持續,則會產生延遲的發炎反應,目前所知的延遲反應
,主要經由被吸引來的噬酸性白血球釋放出的發炎介質所產生,其
影響包括促使鼻黏膜過度反應化(hyperreactive),使之對於各類
物理或化學性刺激都產生類過敏的症狀;或使鼻黏膜形成持續發炎
及軟組織增生的不可逆變化,形成持續性鼻塞或續發性細菌感染,
使單純的過敏更形複雜。
                                                                                                      
  目前已認知的過敏原在國外主要的是花粉及家塵;花粉與四季
變化相關,所以過敏症隨季節而變化;在臺灣本島因四季如春且氣
候潮濕,所以花粉不會四處飛揚,對其過敏的患者少見。本島最主
要的過敏原是所謂的家塵,其成份相當複雜,其中又以肉眼看不到
的八腳小生物—蹣為最主要的過敏原來源,它的屍體或排泄物所含
的腸道酵素蛋白均是造成過敏的主要成份;因家塵隨四季的變動較
小,臨床上常見的是全年型過敏性鼻炎;其他常見的過敏原則有各
種黴菌的孢子,貓狗的毛屑,棉花屑,榻榻米屑等,食物中也常有
過敏原,但食物成份誘發鼻過敏症的僅有少數。
                                                                               
  鼻過敏患者常見的立即症狀是一早起來吸入冷空氣,因溫度的
驟變而使敏感的鼻子產生鼻癢、一連串的噴嚏、流鼻水、鼻塞,有
些人一開始活動後就好了,有些人則整天重覆不已,甚至竟日鼻塞
,或產生鼻息肉、慢性鼻竇炎等;可見過敏症可由極輕微到嚴重合
併併發症均可,何時看醫生因人而異,若能一開始即好好控制,則
較不會有續發症狀;若過度忽略過敏症,其症狀會累積而積重難返
。過敏性鼻炎能根治嗎?這常是患者最關切的問題,但瞭解過敏性
鼻炎的機轉後就知道這是無法直接回答的,患者若期待的是像一般
上呼吸道感染或良性腫瘤經外科手術切除般的根治,則答案是否定
的;但若是按部就班聽從醫囑指示,善用各種方法來應對,則是否
能達到完全緩解的情況,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治療的方法約分為三
個層次,首先是環境控制,讓接觸過敏原的機會最小;第二為藥物
控制,使用各類藥物來反轉已有的發炎過程,使重新回歸原點;第
三是免疫治療即減敏療法。環境控制的首要原則當然是減少患者周
遭的過敏原,由機轉來看,只要不接觸過敏原則症狀自然緩解,這
就是為何許多患者移居外國時,常不藥而癒的理由。當上述三種處
置無法有效控制症狀時,表示已有併發症產生,鼻過敏急性發作的
症狀,來的快,去得也快;但鼻塞的症狀則會隨時間累積,逐漸使
鼻黏膜肥厚而成肥厚性鼻炎,即使用藥也無法解除時,就必須訴諸
於進一步的處理。減輕鼻塞的方法,一般原則為減少下鼻甲在鼻腔
所佔有的空間,如中醫師使用的草藥燒灼,西醫使用的單極或雙極
電燒下鼻甲黏膜表面或黏膜下組織;無論何種方法均有某種程度的
效果。若使用草藥燒灼,可能因用量難控制,或事後藥物難以清除
,偶可見鼻黏膜過度破壞,導至萎縮性鼻炎者,可謂得不償失。而
在西醫耳鼻喉科醫師的培養過程中,這些操作乃是最基本的訓練,
出現此種併發症的機會絕少。近幾年科技的發明,將雷射也應用於
鼻黏膜燒灼上,其優點在於效果不輸傳統的燒灼法,復原期短,鼻
內結痂的情況較輕微;然持續改善的期間仍然有限,故有時須反覆
施行多次,才可得滿意的結果。
                                                                               
  當上述方法均未達理想控制鼻塞的症狀時,就必須使用手術切
除過多的下鼻甲黏膜。此法常合併鼻中隔整型術進行,在門診常有
患者問:什麼情況非得施行此種手術不可?首先必須先瞭解此法唯
一目的乃是解決鼻塞的症狀,無法治療鼻過敏的致病原因,病患對
於手術所能達到的效果必先有所認知;而鼻塞症狀相當主觀,光由
醫師用前鼻鏡觀察,往往無法判斷鼻塞的程度,所幸目前發展超音
波鼻腔測定儀,可以客觀的測量兩側鼻腔的空間。總之當病患面臨
醫師判定需用手術治療時,必需與醫師充分的討論,以便瞭解手術
的適應症、手術預期的結果、麻醉的方法與可能的併發症等,以作
為是否接受手術的客觀判定標準。一味拒絕接受手術,有時更會引
起嚴重的後果;但完全的倚賴醫師,對於自身即將接受的手術毫無
認知,也非正確的態度,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進行整修時,
必定謹慎小心。手術的結果雖然針對鼻塞的症狀,但往往其它過敏
的症狀也會有某程度的改善,此種現象以合併有氣喘症的患者最為
明顯。過敏性鼻炎所導致必須以手術矯正的併發症,尚有鼻息肉、
鼻竇炎、漿液性中耳炎等。鼻竇炎手術在晚進十年,已發展為內視
鏡手術,乃以更精細的方法,作最小範圍有效的切除發炎的黏膜,
且有更佳的預後,乃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鼻科學的一大進步。
在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的今日,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數目也有顯著的成
長,雖然此症不會直接危及生命安全,但文明發達的現代人在要求
生活品質日亟的前提之下,似乎不應被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所困擾,
以目前已有的方法應足以適當的控制症狀而不會影響生活步調,多
花點心力別再讓您的鼻子跑了(running nose)。
                                             
                                  
過敏性鼻炎的用藥原則
                                                                               
  過敏性鼻炎的致病機轉在於體質上對於過敏原產生過度的反應
所造成,而體質是由遺傳而來,無法藉外力輕易改變。在環境因素
誘發過敏症狀發生時,可用藥物阻斷症狀,卻無法改變體質,故一
旦藥效已過,則過敏症狀可被同樣的過敏原再度誘發。但過敏性鼻
炎的治療並非如此悲觀,主要原因是過敏性鼻炎並非致命的毛病,
發作時的症狀比起其它的疾病輕微,即使長久不治療仍可與之共存
。而所謂治療疾病時常只是控制症狀罷。譬如感冒所用藥物其實均
針對症狀而來,真正的痊癒必須靠本身對致病病毒產生特異抗體才
可,所以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目標,不應定位於如同治療一般感冒
般,冀望痊癒時對於相同之致病原產生永久的免疫力,而應定位於
只要使症狀緩解,即如同獲得控制。過敏性鼻炎常用的藥物有四大
類:即抗組織胺、交感神經興奮劑、副腎腺皮質素及肥大細胞穩定
劑。雖然可用的藥物種類很多,各種劑型也不相同,為了獲得最佳
效果仍須因人而異,自行購買藥物治療,有時適得其反。藥物治療
方法不難,但真正能執行不懈的患者卻絕無僅有,此乃人之常情。
般在症狀發生時,無論醫師說什麼,病患均唯唯諾諾,謹守醫囑;
但症狀一旦改善,所有方法或藥物不知均丟棄何處,這也就是為什
麼多數患者始終在反覆的症狀中過日子,而至積重難返。其實以最
簡單的藥理學來看,所有藥物想要在體內達到穩定有效的劑量,至
少需要四個半衰期的時間,也就是至少服用四次後,體內的劑量才
穩定。而目前在門診看病取藥,一般以兩天的藥為常規;通常患者
服完藥物後感覺症狀稍有改善,也不願再回門診取藥,在體內的藥
物立刻消退,症狀也隨之發生。較嚴重的患者,如以此法服藥,將
有一半的日子服藥,而另一半的日子在症狀中度過。筆者認為正確
的藥物控制法,可有三項原則:1、持續服藥:為了有適當的體內
劑量,必定要連續服用藥物,這如同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如內科的
高血壓、糖尿病、或耳鼻喉科的漿液性中耳炎,均有低劑量長期服
藥的原則;而過敏性鼻炎如前所述應屬此類疾患,在正確選擇了藥
物後,至少服用兩星期,而後依症狀的改善為參考,逐漸減低藥量
,甚或停藥。一般而言,過敏性鼻炎症狀在季節變換時較嚴重,建
議患者在秋季氣溫尚未降低時開始控制,度過秋冬之交後,依次減
藥,既可避免症狀,且減少服藥的時間。2、合併用藥:長期使用
抗組織胺,易引起抗藥性,所以可用藥物合併使用的方法,增強藥
效,且減低抗藥性發生的情形。3、配合不同劑型的藥物:口服藥
物易使患者產生倦怠,而排斥服藥,適當的交錯使用噴鼻劑,既可
維持藥效,又可減少患者的厭惡感。總之以藥物控制過敏性鼻炎乃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至於服藥須至何種地步,端視患者的嚴重程度
及合作度而異。藥物除口服及噴劑外,尚有鼻內注射的方法;乃將
副腎腺皮質素注射下鼻甲前端黏膜下,藥物可經由局部緩慢吸收而
維持一段期間的藥效。此法所得效果與口服並無不同,然維持藥效
的時間比口服稍長,長期反覆的使用,會出現系統性的副作用,不
可不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