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疲勞嗎或者鬱卒嗎?

又五月了,上次遇到五月已經是去年的事情
今年的五月很奇妙,陽光普照的第一天,卻緊接著梅雨季的開端
下不停的雨,總是令人特別容易感覺疲憊與鬱悶
看看這兩篇文章吧,請記得要讓自己保持健康快樂喔。




消除疲勞有撇步

文/陳正育(本文作者為新店慈濟綜合醫院營養師)
 
全台灣有近數百萬的勞工朋友,每天在高度勞動及超時工作的情況下,導致體力透支,使
身體長期處在疲勞的狀態。然而,大部分勞工朋友們為了維持體力,多會選擇飲用一些提
神飲料來支撐身體。而這些所謂的提神飲料,也就成為勞動階級的最愛。但是,喝這種飲
料真的會帶來「福氣」嗎?這些飲料真的能消除疲勞嗎?

由於勞工朋友多半從事較為粗重的工作,每天熱量消耗較大,相對地,與能量代謝有關的
維生素(B1、B2、菸鹼酸)的消耗量,也隨之增加。而這類所謂會「提振精力」、「顧元
氣」,又消除疲勞的飲料中,或多或少都摻雜著維他命B群。基本上,這些飲品若含有維
他命B群,倒是對減緩疲勞會有某種程度的效果。

常覺得疲勞的勞工朋友,營養師的建議是,多攝取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
群含量豐富的食物,以有效幫助身體,恢復精神及體力。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要儘量避免攝取任何對身體有害的食物,例如:咖啡、香菸、酒,以及加工過的醃漬食品
等。

至於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恢復疲勞及提升精神呢?

維生素B1

可以協助肝臟進行能量代謝。若缺乏或不足時,常會使人感到欲振乏力,因此多吃維生素
B1,可以消除疲勞。

建議食物:蘑菇、酵母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

參與身體新陳代謝,若缺乏或不足,將會使得肌肉運動無力,且耐力下降,而造成容易疲
勞的現象。

建議食物:蛋類、牛奶、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酵母

維生素B3(又稱菸鹼酸)

其生理功能為參與身體能量代謝及生成,若缺乏或不足,會有癩皮病症狀,情緒不安,脾
氣暴躁,也容易產生疲勞。

建議食物:全穀類、酵母、番茄

維生素C

它能直接改善肝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此外,維生素C可以促進抗體形成,加強白血球的
吞噬作用,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減輕肝臟脂肪變性,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再生,改善新陳
代謝,增強利尿作用。因此,肝炎病人應當經常服用維生素C。

建議食物:甜椒、草莓、奇異果、番石榴、木瓜、花椰菜、番茄

天門冬胺酸

天門冬胺酸具明顯消除疲勞的作用。

建議食物:花生、核桃、桂圓、芝麻

鋅、鎂、鈣等 礦物質

礦物質鋅、鎂、鈣均有助於穩定情緒,減輕疲勞;鈣質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夠調節心
跳及肌肉的收縮、鬆弛神經。

建議食物:含有鋅的食物有牡蠣、南瓜子、葵瓜子、松子及腰果等含有鎂的食物則包括
南瓜子、葵瓜子及深綠色蔬菜等。此外,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優格、豆腐、豆製品及
小魚乾


其實,「疲勞」常常是疾病初期的表徵,也時常被人們所忽略,因此可千萬別輕忽疲勞的
警訊,別以為只要喝喝提神飲料就沒事了,如此就大錯特錯,若是您覺得自己的疲勞始終
沒有改善,那麼建議您尋求合格專科醫師為您徹底檢查。

事實上,每一罐提神飲料背後,是一個個勞動者的無奈與付出。他們之所以肯花錢來買這
些飲品,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提神的效果而已,更是為了希望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好賣命賺
錢,以供養妻兒老小。無奈的是,所謂的提神飲料常只能治標,無法治本。若是一味地依
賴這些飲品,而不去正視疲勞所帶來的危機,結果可能得不償失了!

營養師的私房小秘方:

抗疲勞茶:
材料:
黨參二十五克、麥門冬十克、枸杞十克、紅棗(雞心棗)六顆。

作法:
將紅棗洗淨後,以小刀將其剖開去籽,再與黨參、麥門冬、枸杞一起放入砂鍋當中,加入
五碗水煎煮至剩四碗水即可。

玫瑰桂圓紅棗茶:
材料:
桂圓肉(龍眼乾)三十克,紅棗(雞心棗)六顆,玫瑰花少許

作法:
將紅棗洗淨後,以小刀將其剖開去籽,再將桂圓肉與紅棗以三碗水煎煮成二碗水後,再加
入玫瑰花即可。





鬱卒 容易得心病

文/林天送

心理學發現:沮喪、抑鬱會阻礙心臟對外來壓力的反應能力,抑鬱症患者如果心臟病發作
,他們的死亡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三至四倍。抑鬱的徵狀是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悲觀、
絕望是抑鬱的一個極端。

血液的循環是靠心臟的運作來輸送氧氣、葡萄糖、營養分等到全身各處的細胞。心臟病發
作的最顯著症狀是:胸部劇痛,尤其是突然間用力過多時,這是起於冠狀心肌或心臟動脈
血管梗塞,而血液無法暢通。據統計:初次心臟病發作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會不治
死亡。

罹患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是:年齡、性別、糖尿病、抽煙、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同
半胱胺酸(Homocysteine)與外來的精神壓力。一般來說,五十歲以前,男性罹患心臟病
的機率比女性高。但女性一過更年期後,就與男性不相上下,女性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的
人數比乳癌要高出五倍。又黑人得心臟病的比率比白人高,而東方的黃種人比白人又要更
低。心臟病的患者中有大半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

前年美國霍浦金斯大學的醫學院曾經發表一個統計,對象是一千五百五十一名成人,經過
十三年的追蹤調查發現:抑鬱的人比較容易會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這些人都曾經有過相
當悲傷的打擊,變成凡事冷淡而絕望。

這些志願者在參加調查之前都沒有任何心臟的問題。十三年間,那些有過不幸遭遇及重大
變故,而罹患抑鬱的人,他們心臟病發作的比率要比一般人高出四倍以上。如果有中等性
的抑鬱,那心臟病發作的比率是二倍。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抑鬱的人容易靠抽菸、喝酒解
愁,這二個生活形態是引起肺癌與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又抽煙的女性,如果罹患糖尿病,她們更比較會抑鬱。又高齡者比年輕人容易罹患抑鬱。

今年三月間全美精神官能學會(American Pschosomatic Society)的年會上,美國華盛
頓大學卡尼教授(Robert M. Carne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報告:心
臟的跳動率會隨著外來的變化或壓力做適當的正常調整與反應,譬如運動時,心跳會增加
,睡覺休息時,心跳會下降。一個人如果失去這種心跳的變化與反應,那他如果有心臟病
發作,他在二年內去世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四倍。

這項研究,對象是七百二十四名剛剛有過心臟病發作的病患,其中三百名罹患抑鬱症,四
百二十四名正常人。卡尼教授用心跳儀去測量這些患者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n)
。他發現抑鬱與心跳變化幅度有密切關係。那些抑鬱症患者中有四成的人,他們的心跳變
化幅度比正常人的變化幅度要低。但另外四百多名中只有二成人的心跳變化幅度比一般正
常人的幅度低。

雖然霍浦金斯大學的研究曾提到抑鬱與心臟病有正面的影響力,但並沒有說明心臟病與抑
鬱的病理關聯。這次卡尼以心跳變化的幅度來做明確的指標,擴大調查人數,才找到線索
。卡尼以為抑鬱會產生壓力激素蛋白(stress hormone)而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autono
micnervous system),而這神經系統是用來控制心跳的快慢。故抑鬱會降低心跳率的變
化幅度,當心臟無法適應外來的壓力做適當的心跳調整時,就會帶來危機。

卡尼並進一步用藥物來處理醫治抑鬱症,想探討當抑鬱症患者不再抑鬱而能過快樂的生活
時,他們的心跳變化幅度是否會恢復正常,是否就可以避免心臟病的發作危機。

(作者為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