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一本書...

我做過一種傻事:對於喜歡的一本書買了又買
並不是因為我有強迫收集的癖好
而是我的書有的時候借人借著借著就忘記借給了誰
那個誰也忘了是我這個誰借給他的
所以當我想看的時候,書就是這麼樣的失蹤了
(這種巧合,算不算是一種緣分呢...)

還好,這種事情很少發生
一來我沒甚麼機會把書借出去
二來我通常也都記得是誰借了我的書

目前只有三本書,我前前後後至少各買過了兩、三本
(時至今日,卻一本不剩...)

第一本是我國小四年級暑假幫樓上阿姨做家庭手工
(印象中是裝散熱片的腳座,裝四隻腳可以賺一角)
把一整個暑假的收入拿去買給犒賞自己的禮物:
洪致文先生的台灣鐵道傳奇,一本鐵道迷出的鐵路書籍
那年代的鐵路書不多,這本我看了很喜歡
一部是有從古至今的各種火車介紹
另外一部則是介紹台灣各段鐵路的歷史與現代
如果晚上沒有躲在房間偷聽職棒轉播的廣播,通常就是重複地看這本書
後來我五年級的時候拿去班上的圖書櫃(一人要拿一本)
學期末領書回家的時候,我的不見了
六年級快畢業的時候,又買了一本
高中的時候忽然發現不見了(其實也是我太久沒看沒注意)
想再買回來,卻連書店也都找不到了

第二本是高中時候常常看的暗房書,蔣載榮的進階黑白攝影
那時候大概是把那本書當作參考書了吧
(在這之前,我還買了一本高品質黑白攝影的技法,最先失蹤)
十幾年前的那個時代,蔣先生的書算是中文發行書中相當完整的
常常翻,常常看自己的相片怎麼這麼不像樣(笑)
到了大三最後一次失蹤之後,我就懶得再買了
一來是很貴,我印象中誠品一本超過五百塊
網路已經可以抓到很多原廠提供的Data Sheet
(我現在還留有ILFORD網頁印出來的各種底片資料)
另一方面則是我越來越少自己洗照片了,自然越來越不需要...

第三本則是劉克襄的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
這本書裡豐富的手繪地圖給了我很多健行的靈感
劉克襄的書不一定會寫到熱門的地點
但是反而這樣的旅遊資訊最合我的胃口
該怎麼說呢?
我沒有他的文筆,沒有他的視野
但我還是羨慕那樣的生活與那樣的靈敏的感受吧
這本我借給很多人看過,但其實我知道多數人並不能感受到我的感受
但是無所謂,從實用的用途來看,那還是本好書(地圖、生態、文字)
因為這樣,就在剛剛,我又發現他不見了
現在正處於非常非常猶豫要不要買第四本的矛盾當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