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NOLTA X700+new MD135mm/f2.8 RVP100F
PTT最近開了一個新的看板 PhotoCritic
是用來給大家互相批評指教作品的地方
很高興能有這種地方讓大家去互相討論
畢竟這樣才有進步的方向
目前我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上去
也許過一陣子會拍些東西給大家批一批吧~
今天我在上面也發表了一篇文章
是有關於花卉攝影的部份
雖然我並沒有拍很多這類的照片
但是有一點心得與想法
我把那篇文章整理之後也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首先,顏色方面,其實花不只可以拍彩色,黑白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彩色的時候會想把顏色拍的漂亮,但是能夠把花朵漸層變化的階調拍出來
我個人認為比拍出鮮豔但是失去細節會更有另一種美感
後製都可以把顏色調艷對比調大 但是本來就沒有紀錄的細節 卻是無法挽回的
因此黑白的階調在數位化的環境下就更顯得相當難求
而在彩色的方面,其實又可以利用許多方法去拍攝
通常比較常見的都是順光的拍攝法,
讓被攝主體充分接受光線搭配偏光鏡展現色彩
例如
但是比較少人會採用的是顏色較不鮮艷的逆光角度
例如
其實這種方法在拍攝一般風景或者人像的時候都蠻常見的
但是在花朵的拍攝上似乎就沒有這麼常見
逆光的時候,雖然少了點重口味的顏色,但是卻多了一份清新、通透的感覺
其次,就是構圖與拍攝主要想法方面
要想在一個畫面中投入自己的想法其實很難
即便是腦海中已經浮現了某種感覺,但是我往往都會因為拍攝手法能力不足而失敗
例如
當時的風吹的這些花搖啊晃的 就想拍出有大家聽著音樂隨著搖擺的感覺
但是......失敗
只剩下為了屈就風不讓花模糊的大光圈散景
又例如
我想拍出的感覺是有種向上方渴望著什麼的感覺
但是花朵面向的角度有點差 壓縮了延伸的空間感
說到這裡,一定很多人會問,拍就拍,想太多了吧~
的確也是~ 絕大多數拍照的時候都只是單純想拍出個宜人的畫面而已
然而想把花朵拍攝的看起來舒服 卻似乎也不是這麼簡單
之前提到的色彩/階調的問題,就必須善用測光或者依照環境搭配濾鏡
如果能夠預先發覺環境的因素 而適當的解決
我覺得是比後製的時候來的簡單而有效率
除了色彩/階調以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便是構圖
不管拍攝的意想是什麼,構圖的影響真的是失之毫釐將差之千里
我這裡所謂的構圖 並不是屈就在所謂的構圖原則上
原則只是工具 真正有價值的還是觀景窗後的腦袋 就像電影張三豐裡說的
"當你把所有原則都忘記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學會"(對不起 我只記得大概的句子)
如果連拍照的時候都不斷算計著位置、比例 那有怎麼有時間去構思更深的內涵呢?
例如
如果我拍攝的時候多想一秒鐘,把兩朵花的位置擺的更準確,讓花不被切到
我想小蜜蜂根本就不會等我,那麼這張照片就更無趣了
構圖方面所要努力的 則是了解大多數的構圖原則/禁忌
不是文字,而是失敗的例子
漸漸的,我們就能夠直接從觀景窗中感受出怎樣的構圖會造成整張照片的失敗
說失敗也許有點言重,應該說是很"普通"
就如同原發文者D兄的相片,雖然不能說是有什麼失誤
但是角度上,手法上都是相當普通
對我自己來說,可能是習慣用定焦鏡吧,最不習慣就是看到許多拍照的朋友
都把自己的腳當做腳架,定在定點就不動了
變焦鏡雖然方便,但是不同焦段的透視感是截然不同的
並不是單純用變焦就能取代距離遠近的變化
例如20mm的視角
以及50mm的視角
兩者的大小比例角度都很類似
但是空間透視感卻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再看回前一張135mm視角的照片
空間壓縮的更厲害
拍攝高度也是如此,有時候稍微偏個頭彎個腰畫面的感覺就能有180度的改變
不妨在拍攝的時候多試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