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NOLTA A1
May,2005 NeiWan,HsinChu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有個小小的夢想
喜歡搭火車的我想要把全台灣所有還在營運中的鐵路全都搭過一遍
主要幹線部份
基隆台北高雄間的縱貫線從小到大有許多機會可以搭
高中剛畢業趁著六月底遊人稀少的時候
我與同學一起完成了主要幹線的環島之旅
第一天就從台北出發搭午夜的平快車到台南,在台南玩了一圈
晚上轉到高雄過夜,隔天再經由屏東線、南迴線到台東
在台東過了兩天,才經由花東縣、北迴線、宜蘭線回到台北
另外在支線部份
國中、高中的時候就經常搭平溪線
升上高二的那年暑假,攝影社暑訓行程中有搭了集集線
阿里山鐵路雖然不屬於台灣鐵路管理局所管(阿里山鐵道是林務局所管轄)
但是我也在國中神木還健在與前年過年期間都搭乘過
最後,就剩下新竹的內灣線了
這個最後一段,我足足等了將近五年才完成
前幾天趁著梅雨稍稍停歇,天氣難得晴朗的時候搭了一趟內灣線
(Photo by MINOLTA A1)
內灣線的起站(逆行)是新竹站
現在只有冷氣柴快車種,而票價採復興號票價,單程票價41元,來回票價74元
(Photo by MINOLTA A1)
內灣線的搭車位置再新竹火車站第二月台的北端
月台挖了一個凹角讓短短的內灣線列車剛好可以停進來而不影響月台正常運作
(Photo by MINOLTA A1)
不過這個短月台的長度,還是比列車稍短,最後一節車廂會碰不著月台
內灣線上山(逆行)車程大約51分鐘,下山(順行)車程約45分鐘
除了上下山的速度差以外,因為內灣線採單線軌道
車站與車站間只能同時有一列列車行駛(無法錯車)
所以在竹東車站必須要等下山的列車交換路牌後才能行使
"路牌"就是為了確定單線軌道上不會同時有兩列以上的列車
要有路牌的列車才可以行駛,通常是圓圓的框框配著一個小鐵牌
路牌在現代化電腦行車控管的雙線軌道上已經看不到了
但是在內灣線上還可以看見,不妨下次到竹東站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唷
在往內灣的途上,可以看見車行方向左側有水泥工廠
而九讚頭車站就是水泥列車的一個重要調度站
內灣線其實以往還有個很特殊的特色
就是合興車站的折返式鐵道設計
因為合興車站的位置剛好是在上坡處
以前的火車車重、煞車與起步能力再合興這種坡度地方停車很危險
因此在有坡度的主線以外另外設計了一個水平坡度的月台軌道
大二去內灣拍照的時候還能見到那個台灣極為稀少的設計
但是這次去的時候已經改為一般月台了
說真的,看到混凝土結構粗糙的新月台時心裡還有點失落呢...
最後,列車就在山林之間穿梭到了最後的終點站-內灣
(Photo by MINOLTA A1)
而我的鐵道之旅也終於劃下了一個完整的句點
下一次,我還會繼續這樣收集所有的路線
不同的是,我要更仔細更深入的去走走。
也許就像合興車站一樣,有些東西有些回憶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就消失了
所以我要在還能替這些珍貴的東西留下證據時盡量走走多拍些照片回來。
(Photo by MINOLTA A1)
內灣火車站外觀
0 意見:
張貼留言